NG体育,ng体育官方网站

欢迎访问西安NG体育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图片名

全国订购热线:
18966759382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技术资讯

技术资讯
行业新闻 市场活动 技术资讯

碳化基于金属-有机骨架的Zn-2,4,6-三(3,5-二羧基苯基氨基)-1,3,5-三嗪结构形成富氮球形多孔碳

作者:NG体育 发布时间:2022-08-09 10:16:38 次浏览

碳化基于金属-有机骨架的Zn-2,4,6-三(3,5-二羧基苯基氨基)-1,3,5-三嗪结构形成富氮球形多孔碳 本文使用一种新的方法,可以直接碳化基于金属-有机骨架的Zn-2,4,6-三(3,5-二羧基苯基氨基)-1,3,5-三嗪结构形成富氮球形多孔碳。在碳化过程中,高温下会去除Zn原子,羧基和其他官能团,从而形成混合的微孔和中孔,表面积增加了1826 m 2  g -1,氮含量为11.37%。 图1a含氮六羧酸,2,4,6-三(3,5-二羧基苯基)-1,3,5-三嗪(H的形成机理6 TDPAT)配体。在此过程中,三个5-氨基间苯二甲酸分子连接到一个氰尿酰氯分子上,形成H 6 TDPAT配体。 图1b显示了通过碳化过程基于Zn-MOF的Zn-TDPAT骨架衍生的NSPC的示意图。本文中,硝酸锌被用作金属源,新的2,4,6-三(3,5-二羧基苯基氨基)-1,3,5-三嗪(TDPAT)被用作有机配体,用于合成Zn-TDPAT骨架。含有氮原子的TDPAT的结构如图1所示。在碳化过程中,氮气氛下,在850ᵒC下同时发生两个过程。一种是从Zn-TDPAT(Zn-MOF)结构中除去Zn部分和羧基,然后转化为碳结构。另一个过程是原位掺杂配体中存在的氮原子。 图2a和b显示了Zn-TDPAT和NSPC的SEM图像和元素图。碳化前,Zn-TDPAT中存在元素C,N,O和Zn。发现在850°C的碳化温度下,Zn和O已被成功去除,只有C和N保留在球形多孔碳骨架中。如从EDS的结果看出原位N-掺杂是22.24%(重量)或20.09%(原子)。N元素的高含量源自有机配体中存在的N基团,该配体在高温碳化过程中一直保留在多孔碳骨架中。 图2c显示了Zn-TDPAT的TEM图像是球形的,具有不同分辨率的光滑表面。NSPC的TEM和SAED(插入)模式如图2 d所示。发现在碳化过程中去除锌原子后,在NSPC的边缘形成了一个薄层且高度多孔的球形结构。SAED图清楚地表明,衍射点属于石墨碳的晶体表面。Zn-TDPAT和NSPC的晶体结构也通过XRD方法进行了分析。Zn-TDPAT的这些衍射峰在850℃碳化后消失。在2θ值23.5ᵒ和45ᵒ处仅观察到两个新的宽峰,这表明在碳化过程中形成了石墨状NSPC的非晶态。   图3a显示了Zn-TDPAT和NSPC的氮吸附和解吸等温线。通过氮吸附和解吸技术表征了SSA和孔径分布。结果表明,碳化后,SSA和NSPC的孔体积显着增加。形成了大量微孔且证实了介孔结构的存在。在较低的相对压力(P / P 0)<0.001处观察到了吸附等温线的急剧上升,这提供了在高温碳化后从Zn-TDPAT保留的微孔结构的证据。 图3b显示了Zn-TDPAT和NSPC的孔径分布。在Zn-TDPAT中,较大孔径小于2 nm,有些孔径在3.47 nm,这证实了微孔和中孔的存在。在羧基分解和锌原子升华后,获得的孔径主要出现在3.47、5.4和7.41 nm处,这表明形成了主要为介孔的结构,从而导致BET表面积显着增加。   先前的研究证实,氮的存在可以增强多孔碳材料的电导率和电容性能,从而为超级电容器应用提供更好的性能。在这项研究中,使用XPS技术分析了Zn-TDPAT和NSPC中氮的存在。图3c显示了Zn-TDPAT的勘测扫描,其中在结合能分别为284.8、398.5、532.2和1021.5 eV处观察到C1s,N1s,O1s和Zn 2p峰。碳化后,NSPC表现出主要的C 1s和N 1s峰,而O 1s峰强度显着降低,而Zn 2p峰完全消失。 Zn-TDPAT和NSPC的去卷积C 1s光谱如图3 d所示。Zn-TDPAT的C 1s峰在结合能分别为284.1、284.6、285.1、286和288.5 eV时分解为C-C,CC 双键,C-O,双键CO和π-π键的五个峰。碳化后,双键NSPC中C O和π-π键的特征峰消失,表明有机配体中较高温度下的羧基碳化。同样,在双键284.9 eV和288.8 eV处出现C–N和C N键,证实了N原子已成功地掺杂到多孔碳骨架中。   如3e图NSPC O1的XPS所示。在531.3、532.2、533.3和535.7 eV处的四个峰分别归因于C–O,C–OC–C,吡啶型和醌型O的存在。 图3 f所示,NSPC的N 1s的XPS图显示了N元素的四个峰,分别代表吡啶N(398.3 eV),吡咯N(399.5 eV),季N(400.8 eV)和吡啶氧化物(403.9 eV)。NSPC中的N掺杂程度约为11.37原子%。所获得的N含量相对于吡啶N,吡咯N,石墨N和氧化吡啶N分别为36.56%,17.37%,30.31%和15.76%。但是,四元N(石墨N)的优势更为重要,因为它有利于碳材料的导电性。   图4a示NSPC电极在1至200A g -1的不同CD下的GCD曲线。GCD曲线显示的三角形形状几乎具有相等的放电时间和充电时间。据计算的放电曲线的电容,NSPC电极提供386.3 F G -1 1个A G -1。此外,略微弯曲的放电曲线有助于法拉第准电容性质,因为电极包含吡啶二氮和吡咯氮。 从这些GCD曲线看出,比电容值被计算为不同的电流密度。平坦的比电容曲线表明,NSPC具有出色的速率能力。另外,NSPC的比电容与来自MOF衍生多孔碳的较近报道值相比较,图4 B显示出NSPC具有比其他电极材料更好的电化学性能。   图4c示出了通过连续扫描测试的NSPC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高达1.0×10 4个循环。从图4c中可以看出,NSPC电极的比电容在前1000个循环中略有增加,表明初始的电化学形成。随后的曲线几乎相互重叠,表明具有出色的耐久性。 图4 d所示,在20至200 A g -1的各种电流密度下,通过GCD测试进一步证实了其循环性能。在20至50 A g -1的电流密度下,它们的比电容保持率几乎为100%,证明其出色的循环稳定性。这些结果表明,NSPC可能是超长循环寿命的理想电极材料。NSPC出色的循环性能可能得益于其球形形态以及丰富的四元N(石墨N)结构中适当的孔径分布(中孔)。   在CV循环稳定性试验之前和之后,通过EIS技术验证了NSPC电极材料中电解质离子的扩散动力学。图4e显示了第1次和第10,000次CV循环后NSPC电极的奈奎斯特图。从这些曲线图中,半圆的直径定义了大约的电荷转移电阻,而直线则表明了电极内电解离子的扩散率。R ct的较小值约为0.54(第1个)和0.47Ω(第10,000个),表明电极表现出**的电荷转移和增强的电解质离子渗透性,从而实现了**的倍率性能。 NSPC的波特图显示在图4 f中。在第1次和第10,000次CV循环后,NSPC电极材料的相角分别约为79.7°和77.7°。这些值远低于理想的EDLC(90ᵒ),表明电极在N掺杂后具有可测量的伪电容性能和双层电荷现象。   如图5a所示,当电压低于1.4 V时,CV曲线略有变化,而当工作电压> 1.4 V时,由于水的分裂反应,其形状不会保持矩形。因此,对于对称器件,较佳工作电压窗口应控制在0至1.4 V之间。图5b显示了在5到1000 mV s -1的扫描速率下NSPC的CV曲线。它表明CV曲线保持矩形,没有任何明显的失真,表明良好的电荷转移和出色的速率性能。 图5c表明从1到150A g -1的电流密度的GCD曲线。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,充电曲线与其放电对应物高度对称,这表明该电极具有理想的双电层电容特性和出色的电化学可逆性。 在这项工作中,通过酸性/碱性洗涤和活化过程的Zn-TDPAT碳化,通过轻松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的NSPC材料。形态和元素图谱研究证实,在碳化过程之后,NSPC保持Zn-TDPAT的球形结构,并且成功地将过量的N原子(11.37 at。%)掺杂到碳骨架中。该NSPC电极在1 A g -1的电流密度下可提供386.3 F g -1的出色比电容,在100,000次循环后其电容具有出色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(保持力为97.8%)。 基于NSPC对称固态超级电容器组装和186.9 F G比电容-1 1 A G得到-1。该设备的能量密度为50.9 Wh kg -1 在1.4 V的较佳电压窗口内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,用于开发一种新的多孔碳以及由MOF衍生的富氮和球形结构,用于储能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多用途应用。 小编:wyf 05.11
NG体育